农资让农民朋友很闹心

时间: 2006年10月22日
来源:
作者:
 农资涨价不止,伪劣混市。随着秋收秋种的日益临近,“农资问题”成了让农民朋友最闹心的事儿。他们热盼:规范价格,管好市场,强化服务。
  这是近日河南濮阳市城市调查队进行的一项调查反馈出的信息。就“农民朋友在关心什么”为主题,该队对全市5县2区、12个乡镇的200多个农户进行了调查走访,结果发现农民朋友关注的热点集中在:农资市场日益见涨的价格和防不胜防的假冒伪劣商品。
  
    种一亩地成本增加50元
  调查测算,今年农民买一袋50公斤的尿素要99元,比去年高出15元左右;浇一亩地要比去年多花6元左右;收割机收割一亩麦子也由去年的30元提高到今年的40元。加上农药、柴油等重要农资价格略有上涨,今年农民种一亩小麦的农资投入要比去年同期增加50元左右,但小麦价格却不见涨,一亩麦的纯收入只有300多元。
  “直补的钱、减免的农业税都让农资涨价给涨没啦!”不少农民困惑地说:“在家忙活半年还不如外出打工一季挣钱多,这地还能种吗?”他们普遍反映,现在农资涨价的幅度和范围已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,希望能稳定在一个合理的价位。
  劣质农资成新负担清丰县六塔乡的王伟老汉告诉调查人员,去年因购买的麦种有问题,他家的麦子补种了2次才勉强把苗补齐,不但多花了种子钱,还影响了收益。“劣质农资让我们增加了负担!”
  王老汉的话得到了许多农民朋友的附和。他们反映,时下,农资市场品种繁杂、良莠难分,农民尤其是农村文化程度较高的外出务工人员增多,留守农民的文化程度偏低,受骗的几率明显加大。而2/3以上的农户反映,现在的农药按说明书的剂量打都不管用,需加大2至3倍剂量才能有效,看起来价格没变,但药的含量变低,农民就要多花钱,岂不是变相涨价?
  面对农资涨价、生产成本增加,农民朋友普遍把节本降耗作为增加种植业收益的着眼点,而在此方面,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。调查中,农民反映最多的是不知如何选择肥料、把握肥量,有时化肥施到地里很长时间才见效。还有农药,碰到病虫害高发期,常常是打一种药不起作用,就再换另一种,大有“乱投医”的情形。这不仅增加了人力、时间的投入,更增加了生产成本。
  因此,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在为农民净化农资市场、规范农资价格、提供技术与信息等服务方面进一步下功夫,切实让农民从种地中得到更大的实惠。